|
发表于 2009-11-2 11:38:33
|
显示全部楼层
听说是蓝血的。以下一点资料:3属4种,分别为美洲鲎 (美洲鲎属)Limulus polyphemus
亚洲海域只有圆尾鲎(蝎鲎属)Carcinoscorpius rotundicauda、中国鲎(东方鲎属)Tachypleus tridentatus和南方鲎Tachypleus gigas 3种鲎分布。我国只有东方鲎和圆尾鲎两种。
1)东方鲎:分布在日本西方沿岸,就是濑户内海和九州北岸为限,分布在广大的南方。长江口以南的中国沿岸,中南半岛东岸一带也可见到。台湾西岸,菲律宾各地,加里曼丹岛北部西岸及东岸,苏拉威西岛北部,爪哇岛东部,苏门答腊岛印度洋一侧也有分布。
2)圆尾鲎分布于中国香港、北部湾、雷州湾以南、印度尼西亚爪哇岛北岸以北、菲律宾南部以西和恒河河口印度东北部以东的海域。其沿岸要严禁食鲎,以防误食圆尾鲎而引起河豚毒素中毒。
3)南方鲎分布于越南西贡以南、爪哇岛北岸以北、菲律宾南部以西的太平洋海域及印度恒河印度东北部以东的印度洋海域。以前有关中国北部湾海域和香港海域有南方鲎的报道是错误的,把中国鲎的幼体及成体误当成了南方鲎。但由于与圆尾鲎的分布有较多重叠,幼体较难区分,仍有认为我国也有分布南方鲎。
4)美洲鲎 (美洲鲎属)Limulus polyphemus
见于北美洲大陆东海岸,分布在加拿大新斯科舍省到墨西哥尤卡坦半岛之间的长海岸线上。
形态特点
1)美洲鲎:个体从头到尾长度大约为雌体45厘米;雄体35厘米,头胸甲
呈碗形隆起,周缘大体呈马蹄形,腹部大体呈六角形,背面光滑,表面无
小刺。腹部两侧有六对缘刺,第二缘刺比第一缘刺稍长,第三缘刺以后按
次序暂短。雌雄个体的缘刺长度相同。
2)东方鲎:体形较大,头端至尾剑末端长度大约为雌体60厘米;雄体50
厘米,周缘圆弧状,雄体稍扁平,前端有一对深凹。背面起伏显著,表面
全体有多数小而坚固的小刺。尾剑基部的背面也有三个突起。雌体的明显
特征是第四、五、六缘刺退化显著,很短。
3)南方鲎:个体全长大约为雌体43厘米,雄体33厘米,头胸甲隆起较低,
呈圆弧形。背面平滑无小刺。缘刺和东方鲎相似,不同的是雌体的第四、
五、六缘刺并无明显退化。
4)圆尾鲎:个体最小,全长大约为雌体30厘米,雄体28厘米。头胸甲圆
弧状,背面散有微小的小刺。缘刺无明显差别。腹甲后端背面正中有小隆
起,尾剑表面完全无小刺,后半部腹面两侧长有白毛,端面大体呈圆形。
 |
评分
-
2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