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4005|回复: 7

鹦鹉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1-15 09:22: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879年,最初是由Ritter报告了该病,主要症状为高热、头痛、寒战。鹦鹉热衣原体可以感染17种哺乳动物及140余种禽类。这种疾病通常不会在人与人之间传染,人类的感染是通过接触禽类的排泄物或者渗出物传播。最普遍的形式就是通过吸入干燥排泄物的微粒感染。


目录

基本信息
分布危害
疾病病原
流行病学
病理生理
临床表现
辅助检查
鉴别诊断
治疗措施
展开基本信息
分布危害
疾病病原
流行病学
病理生理
临床表现
辅助检查
鉴别诊断
治疗措施
展开编辑本段基本信息  鹦鹉热(psittacosis)又名鸟疫(ornithosis)、衣原体病(chlamydia)。是由鹦鹉衣原体引起禽类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在自然情况下各种禽类如火鸡、鸡、鸽、鸭、鹅和野禽等都能感染该病和互相传染。一般在鹦鹉科鸟类感染和人接触鸟类而发生感染时称鹦鹉热,而发生在各种非鹦鹉科鸟类时称鸟疫,或称之为衣原体病。该病通常呈隐性感染,也可出现症状,主要特征为眼结膜炎、鼻炎和腹泻。[1]编辑本段分布危害  该病分布地区相当广泛。世界上许多国家均发现该病。该病是包括各大洲及南北极在内的分布广泛的自然疫源性疾病。自然感染的鸟种达190种,证实野鸟在该病自然疫源性中的作用。不少种类的野鸟如候鸟和独联体境内的苍鹭、潜鸭、美国的三趾鹬等地理分布广,能远距离迁徒。它们对该病的世界分布,自然疫源地的形成、巩固、扩散以及维持病原体在自然界的循环等方面起主要作用。
鹦鹉热衣原体肺炎 依据禽的种类和地区不同,该病呈流行性或地方流行性,发病率变化也很大,潜伏状态是所有各种衣原体感染的普遍特征,而禽类、哺乳动物及人感染后很少出现明显发病。该病在禽类中规则周期性流行,可能是因为机体免疫状况或增加易感动物促使暴发。   该病在禽类中的感染相当普遍,但对火鸡、鹦鹉科鸟类、鸽子的危害严重,引起产蛋量的下降和较高的死亡率,导致严重的经济损失。有时还可引起禽类加工厂工人,饲养员、兽医检疫人员的感染。[1]编辑本段疾病病原  鹦鹉热的病原是一种寄生于动物细胞内的微生物,属于衣原体科、衣原体属。用光学显微镜可查到,比细菌小而比一般病毒大,直径300-400nm。具有由粘质酸形成的细胞壁,细胞质中具备DNA及RNA,并有不完全的酶系统。在宿主细胞质的空泡内增生,具有特异性包涵体,与病毒包涵体所在部位及性状不同。二分裂繁殖。对抗生素敏感。衣原体属中依据包涵体性状,对碘染色及对碘胺敏感的差别分为二种,即鹦鹉热衣原体(C.psittaci)和沙眼衣原体(C.trachomatis)。前者的包涵体不含糖元,形状不规则,广泛散在于细胞质内,不压迫细胞核,不能被碘染色,对碘胺敏感。   鹦鹉衣原体在形态上有两种独特形态:原生小体(EB)和网状体(RB)。原生小体是一种小的、致密的球形体,直径大约0.2-0.4μm,姬姆萨染色呈赤紫色,Machiavallo染色呈红色。原生小体不运动,无鞭毛和纤毛。网状体是细胞内的代谢旺盛形态,通过二分裂方式增殖,无感染性。网状体比原生小体大,直径大约0.6-1.5μm,姬姆萨及Machiavello染色呈青色,渗透性差。   衣原体对季胺化合物和脂溶剂等特别敏感。对蛋白变性剂、酸和碱的敏感性较低。对甲苯基化合物和石灰有抵抗力。碘酊溶液,70%酒精、3%双氧水,几分钟内便能被杀死,0.1%甲醛溶液,0.5%石炭酸经24小时使其灭活。在干燥情况下,在外界至多存活5周,室温和日光下至多6天。60℃10分钟失去感染性。20%的组织匀浆悬液中的衣原体56℃5分钟,37℃,48小时,22℃,12天,4℃50天后被灭活。在50%甘油中于低温下可生活10-20天。-20℃以下可长期保存,-70℃下可保存数年,-196℃保存10年以上,冻干保存30年以上。   已知鹦鹉热衣原体具有下列三种抗原。   1、属共同抗原:所有衣原体都具有的共同抗原。存在于衣原体的细胞壁中,耐热,溶于乙醚,具有属特异性,而无种特异性。   2、种特异性抗原:不耐热。   3、型特异性抗原:此种抗原存在于外膜蛋白质中,Winsor和Grimes应用免疫斑点法证明,在12个鹦鹉衣原体分离株存在2个血清型。   鹦鹉热衣原体能产生一种血凝素,能凝集小鼠和鸡红细胞。能产生内毒素,其化学成分可能是脂多糖。鹦鹉热衣原体按其自然致病力分为强毒株和弱毒株。强毒株能引起急性流行,死亡率为5%-3%。弱毒株引起慢性或进行性流行,在没有继发细菌和寄生虫感染时死亡率低于5%。[1]编辑本段流行病学  该病的感染范围较广。各种家禽鸟类、人类以及其它一些哺乳动物均可感染该病。幼龄禽类易感性大。各种鸟类和家禽呈隐性感染并携带病原体,是本病的特征。昆虫也可成为传染源。   该病的传播主要是通过患病和带菌禽鸟类的排泄物、鼻腔分泌物、污染的食料和空气,吸入含有衣原体的飞沫和尘土等而感染。另一个传染途径是皮肤伤口感染。鸡螨、虱等吸血昆虫也可传播本病。   该病不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痊愈的鸟禽动物一般成为长期带菌者。[1]编辑本段病理生理  衣原体从呼吸道等途径进入体内后,即被吞噬细胞吞入。衣原体在吞噬细胞内增殖并释放,再感染其他组织如肺、气囊和心包膜等,并在这些组织内增殖,其主要致病作用是通过产生的内毒素。   各种鸟禽类衣原体病的病理变化大同小异。体腔和气囊、浆膜纤维素性炎症,呈云雾样混浊,盖有厚层渗出物。肝肿大,常有个别或多数针头至粟粒大小的坏死灶或增生灶。脾肿大,纤维素性心包炎,肠道炎症,内容物中含有血液,通常有腹膜炎。[1]编辑本段临床表现  一、人类临床表现 潜伏期7~15d或更长。多数无明显症状,也可表现为短暂的流感样症状或严重的肺炎。   (1)一般起病隐匿,以发冷、发热、头痛伴明显肌痛为常见症状,特别是颈及背部。关节痛亦属常见。   (2)咳嗽可延迟至病程第1周末方出现,多为干咳,亦可伴有少量粘液痰,偶带血丝。病初肺部体征多不明显,可听到细小的捻发音,偶可见胸膜炎及胸水。   (3)病情严重者有发绀、呼吸困难、胸部X线查可见斑片状浸润阴影,自肺门向外放射,以下叶多见,偶呈弥漫性粟粒样、结节样阴影或大叶实变。   (4)患者还可有纳差、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肝脾肿大、黄疸及进行性肾衰。偶有似伤寒样的斑点疹。尚可并发心肌炎、心内膜炎、心包炎。   (5)轻型病例可于7d内恢复,较重病例热退较慢,病程可达数周。[2]   二、鸟类临床表现   由于鸟禽种、年龄和吸入病原体的数量、毒力不同,潜伏期、症状、发病率、死亡率也不同。在鸟类症状一般表现为厌食、高度萎靡不振、鼻眼有分泌物及严重腹泻等。人工接种潜伏期为3-10天。   鹦鹉类:年龄较大的鸟一般没有或稍有症状,常为慢性感染,年幼鸟大都发生急性致死性感染。病鸟拒食、高度萎顿、羽毛粗乱无光泽、排黄绿色稀粪、鼻流粘液性分泌物、眼常被糊状分泌物封闭、腹泻、脱水、最后麻痹而死亡,幼鸟死亡率高达75%-90%,病程3-7天。   鸽:幼鸽的急性传染期经常出现在长羽毛期,引起双眼结膜炎、畏光、从鼻孔中流出渗出物、精神不振、厌食、粪便呈绿色。成年鸟除此症状外,还会出现气囊炎,呼吸困难、罗音、翼脚麻痹。幼鸽死亡率可达75%-90%。   火鸡:病鸡无精神、厌食、萎顿、腹泻、粪便黄绿色或带血,常使肛门附近羽毛结块、消瘦,症状象禽霍乱或丹毒,幼火鸡死亡率可达10%-30%。   鸭:成年鸭一般不显症状,幼鸭厌食、粪便绿色、水样、在眼及鼻孔周围有浆液性或脓性分泌物、消瘦、颤抖、共济失调和恶病质,最后死于痉挛。发病率视幼鸭的日龄和是否并发沙门氏菌病为10%-80%,死亡率为0-30%。   其它禽类:鸡对该病的抵抗力较强,常为隐性感染且感染率低。鹅感染后的临床症状与鸭相似。[1]编辑本段辅助检查  1.白细胞计数正常或轻度升高,血沉快。   2.急性期痰、咽拭子涂片可检查到包涵体细胞。   3.病原分离:病初2~3周血液及痰中可分离出鹦鹉热衣原体,但需有一定的设备与技术条件。   4.血清学检查   (1)微量荧光免疫法检查特异性IgM,阳性可用于早期诊断。双份血清IgG 4倍升高亦有诊断价值。   (2)补体结合试验,抗体滴度>1∶32虽有助于诊断,但与其他衣原体有交叉反应。Q热、布鲁杆菌病及军团病亦可出现假阳性。[2]编辑本段鉴别诊断  1.该病无特殊临床表现,对肺炎伴有高热、严重头痛及相对缓脉和有鸟类接触史的患者,应想到鹦鹉热的可能并与军团病、病毒性肺炎和支原体肺炎相鉴别,特异性实验室检查是确定诊断的必需条件。   2.以全身感染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时应与伤寒、布鲁杆菌病、粟粒型结核等鉴别。[2]编辑本段治疗措施  除对症及支持疗法外,抗生素首选四环素2g/d,分4次口服或红霉素1~2g/d,分4次口服。用药24~72h发热及症状缓解,退热后至少继续用药10d以免复发。   新的大环内酯类药如罗红霉素、阿奇霉素及克拉霉素抗菌谱与红霉素相近,但作用更强、半衰期较长、组织中浓度高,且有很强的细胞内穿透作用,能在病原体细胞内发挥作用。剂量为罗红霉素150mg/d口服、克拉霉素500mg,2/d口服或阿奇霉素500mg,1/d口服。[2]
发表于 2012-11-15 10:36:59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15 12:34:39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看文章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15 13:03:02 | 显示全部楼层
要注意哈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15 16:35:01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学习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15 17:07:37 | 显示全部楼层
了解了解啦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19 18: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23 10:45:45 | 显示全部楼层
进来学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