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山石及其文化
出产于福州北郊晋安区寿山乡寿山村的寿山石名闻遐尔。它品质优异,开发利用历史悠久。据地质部门探明,寿山叶腊石的储量、品位、质量在全国首屈一指。新近地质资料表明,寿山叶腊石储量尚有600多万吨。作为叶腊石的工艺雕刻石——寿山石,是世界上独有的珍贵彩石。其质地脂润,柔若肌肤,嫩如春笋,色彩艳丽,红、黄、白、紫、黑各色俱全,且色彩走向、浓度深淡变幻莫测,品种繁多,达136种。据出土文物考证和史料记载,早在南朝时期,寿山石即用于雕刻工艺品,迄今已有一千五百年的历史,至南宋,石矿开采已成规模,并形成独立的寿山石雕加工行业。在世界叶腊石开发、应用史上,寿山石为最早。寿山石雕刻工艺精美,是天然造化与艺人智慧的结晶,也是我国工艺美术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经过千百年的积累和创新,寿山石雕已形成了圆雕、薄间、浮雕、高浮雕、镂空雕、透花雕等工艺,并与传统的诗、书、画融为一体,创作出许多传世精品,并以贡品的形式为明、清皇宫所收藏。新中国成立后,在继承传统雕刻工艺的基础上,寿山石雕工艺推陈出新,在历次全国美术品百花奖评选中,寿山石雕曾三次获“金杯”,名列全国同行业榜首。1996年,马达加斯加以寿山石雕为题材发行了国家邮票,1997年,以寿山石雕为题材中国邮票又公开发行,在全国和世界产生了良好的影响。
伴随着寿山石的开采和加工,寿山石文化源远流长,推陈出新,积淀了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形成了独具中华特色的寿山石文化,在国内外影响广泛。寿山石不仅具备了“细、结、润、腻、温、凝”六德,而且在范围、地位等方面具有典型的代表性,一是寿山石具有独特的文化特性。寿山石融合了传统的诗歌、书法、绘画艺术,透射出佛教、道教和儒家思想精髓,蕴含着博大的历史文化内涵,近三百年来,出现了许多研究寿山石的文人、学者,海内外出版发行的有关寿山石文化研究专著、雕刻作品集等更是不胜枚举,仅去年送京交流的各种寿山石研究论著,就有60多种。二是地位独特。以寿山石制作的印玺在古代是权力的象征,明清帝、后对寿山石情有独钟,使用寿山石制作印玺,乾隆皇帝的田黄石“三链章”更是无价之宝。在“印石三宝”中,寿山石的田黄石、芙蓉石独占其二,其中,田黄石更是石中极品,素有“石中之王”的美誉。三是影响广泛。寿山石以其特有优异品质,通过石雕工艺品这个载体,“上伴帝王将相,中及文人雅士,下亲庶民百姓”,其工艺品经常代表国家、省作为礼品赠送,深受中外各界人士的表睐,澳门回归时,福建省政府也是以大型寿山石雕为贺礼。《人民日报》、《光明日报》、香港《文汇报》、台湾《工商时报》、《澳门日报》、新加坡《星报》等海内外新闻经常专题介绍寿山石及其雕刻艺术。北京故宫、人民大会堂、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国军事博物馆、中国工艺美术博物馆、天津博物馆、强北故宫博物院等都收藏了许多寿山石珍品。
1999年8月份,在北京举办的“中国国石定名研讨会”上,经过激烈角逐,寿山石以高贵、珍稀,饱含中华文化内涵而在41种参评宝石中脱颖而出,荣登“国石”侯选石。2000年2月19日,由中国宝玉石协会主办的中国“国石”候选石民意测评和专家投票评选,福州寿山石再次拔得头筹,名列石类第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