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1609|回复: 27

[原创]葫芦初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4-20 00:13: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watermark]葫芦虫具的种类:
  葫芦作为蓄养鸣虫之具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在长期的玩赏过程中,经过历代玩好者和治匏艺人的不断努力,葫芦加工制作方法不断翻新,种类也愈来愈多,使本来属于天然之物的葫芦虫具逐渐发展为一种备受宠爱的特种工艺品。就制作方法来说,可分为本长、勒脖、范制、火绘、砑花等多种;就葫芦的造型来说,更是千姿百态,精彩纷呈。
[/watermark]
 楼主| 发表于 2005-4-20 00:16:4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葫芦初谈

(一)本长葫芦
  “本长”是北京玩虫者的一句行话,指天然长就,不加人工范束的葫芦虫具,主要相对范制品而言。本长葫芦虽系自然天成,造型有限,更没有范制葫芦的镂花雕彩之美,却极受玩家的高看。对于较高层次的鸣虫玩赏者来说,他们并不喜欢范制而成的葫芦,而已好的本长葫芦为高。古代的文人雅士喜欢标榜自然之趣,所谓“天然去雕饰”,反对人工雕凿;而人工范制的葫芦,限制其自由生长,人为的改变其形状,虽然精彩美观,毕竟失去了天然之态,故算不得自然美。蓄养鸣虫本为聆听天籁之音,乃追求自然之雅事,如将其装在一个人工痕迹过浓的葫芦里,便成了雅中有俗,失却了天然之致。这是本长葫芦为人所重的第一个原因。原因之二是本长葫芦中符合蓄虫要求者少之又少,极难觅得,俗云“物以稀为贵”,能在千百葫芦中得一上品,自然要受到人们的珍视。
  本长难得主要是指亚腰葫芦。其难在两点,一是腰太细,不成比例;二是长的不甚周正。亚腰葫芦的外形特征就是细腰便腹,大大小小有很多种。但无论大者还是小者,如果作为观赏,则腰与腹的比例愈悬殊愈觉别致。常在古董市场见一大亚腰葫芦,两腹有足球大小,而腰细如拇指,索价竟数百元。但作为虫具,对亚腰葫芦却有特殊要求,讲究腰粗而腹略小。葫芦的腰部,做成虫具后便成了脖处,即是鸣虫出入的门户,又是传声的关键部位,如过细,则效果不佳;且使葫芦整体形成小头大腹的外观,极不美观。行家认为,腰与腹的最佳比例为6:5:6,即葫芦的上下腹直径皆为6厘米,腰的直径为5厘米,这样大小才适中,比例匀称,既受看又有很好的传声效果。然而象这种比例的亚腰葫芦是很少见的。常见的情况是腰太细而腹太大,或腰稍粗而腹更粗,或腰与下腹的比例尚好,而上腹却又嫌小,这些都不符合要求。
  第二个难点是亚腰葫芦一般很难长的十分周正。所谓周正,是指葫芦不歪斜,饱满充实,不论从哪一个角度来观察,外形曲线都因该是相同的。换言之,葫芦的上腹、腰与下腹的中心点应处在一条直线上。由于葫芦生长期间各部位受光程度不同,往往向阳部分长得较为饱满,而背阴部分生长不足,造成上下腹的两面鼓出的曲线稍有差别,并形成“歪脖”。这是玩家视为大忌的。有经验者试验葫芦是否周正,除用眼仔细观察,放在手中旋转感验之,尚须将葫芦放在桌面上,如能笔直站立,则大体周正;如倾向一方,则不周正。所以古人说葫芦嫩时就应该“扶令端正”,这是很有道理的。葫芦开花坐果时要把葫芦的蒂柄扶正,令其垂直朝下,并在生长期内经常改变葫芦的朝向,使各部分的受光程度相同,就容易长得周正了。


B1BEB3A4F2D0F2D0_1113927355.jpg
BEABC6B7D0A1BAF9_1113927381.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4-20 00:17:1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葫芦初谈


E7E9E8A3C3C9D0C4_1113927423.jpg
D3CDBAF9C2ABB1BE_1113927435.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4-20 00:17:5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葫芦初谈

(二)范制葫芦
  范制葫芦虫具的造型乃人力而为,随心所欲,不受任何限制,所以种类极多,远远超过本长葫芦。不过就基本形态来说,常见者可总结为以下几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4-20 00:19:1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葫芦初谈

1鸡心葫芦
  顾名思义,其形如鸡心,鼓腹粗脖,下部稍尖。鸡心葫芦出现较早,约在清咸丰年间或之前,是当时最常见的一种。《蝶阶外史》载:“葫芦长者如鸡心,截其半,嵌以象牙或紫檀为盖。”可见“鸡心”之名在当时就已经有了,非后人滥予也。鸡心葫芦内部空间较大,鸣虫居其中有充分的回旋余地,主要用来蓄养蝈蝈,出音洪亮动听。

BCA6D0C4C6FEBBA8_1113927540.jpg
BBA8C4A3BCA6D0C4_1113927553.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4-20 00:20:0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葫芦初谈

2柳叶葫芦
  行如其名,像柳叶,稍细长,下部尖削。其与鸡心葫芦的外形颇相象,只是比鸡心葫芦细长一些,所以脖与腹的比例也稍小于鸡心葫芦。晚清以来的花模制品多为这种葫芦。有粗细长短之别,此种葫芦的用途与发音效果与鸡心葫芦相同。
C1F8D2B6BAF9C2AB_1113927600.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4-20 00:21:2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葫芦初谈

3棒子葫芦
  这也是一种专用作蓄养蝈蝈的葫芦,其外形特征细长而不鼓腹,如圆木棒,故名。器身大部分为一直筒,底部浑圆,只有脖处凹入。又分二种。一种是从脖处以下部分上下一般粗,另一种是脖下部分稍粗,下端细,中间部分微鼓,有如玉米棒子之形,这是“棒子”之名的另一个来源。前一种出现较早,晚清某些王府出品的官模中就有这一种,且为花模;后一种出现较晚,多为素模。行家们认为,蓄养蝈蝈,以棒子葫芦效果最佳。因其内壁为直筒型,容积较大,容易产生共鸣,发音集中浑厚,低音丰富。

B0F0D7D3BAF9C2AB_1113927662.jpg
D0A1B0F4D7D3BAF9_1113927677.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4-20 00:22:0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葫芦初谈

D7F6BEC9B0F0D7D3_1113927700.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4-20 00:22:5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葫芦初谈

4油瓶葫芦
  这种葫芦也比较大,形如古代的油瓶,其主要特点是脖处细长,与腹部有较大的悬殊。用来蓄养蝈蝈,发音低沉,音量也较大,不过此种现在已不多见。
D3CDC6BFBAF9C2AB_1113927770.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4-20 00:23:3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葫芦初谈

5花瓶葫芦
  鸡心、柳叶、棒子、油瓶四种葫芦都是蝈蝈葫芦,共同特征是脖处靠最上端,口撇而短。花瓶葫芦属于蟋蟀虫具,脖在全器的中下部,“喇叭口”很长,约占葫芦体的一半或稍多,由脖处向上缓缓外撇。花瓶葫芦的下部为圆球状或稍扁,这是蟋蟀的居处;其余全为鸣声的“扩音系统”。花瓶葫芦的外观修长匀称,十分优美。
B8DFC3C9D0C4BBA8_1113927816.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