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0-5-29 23:55:08
|
显示全部楼层
宝泉局铸造的“康熙通宝”中有一种异品钱,和普通小平钱很相似,但“熙”字左边少写一竖,“通”字的“走”字旁少一点,俗称一点通。这种康熙钱制作精良,铜质金黄光亮,深受泉家喜爱,也叫“罗汉钱”。
“罗汉”一词是佛教中“阿罗汉”的简称。而一枚异品“康熙通宝”又怎么会和罗汉扯上关系呢?历史上没有记载,连泉家丁福宝的《历代古钱图说》上都遗漏了它的资料,而民间却有许多关于罗汉钱的传说。
一说16世纪初,康熙皇帝派元帅年羹尧去西藏平叛,因军饷短缺,一时无法筹措,无奈之下,便下令向当地佛寺征借铜佛像,为了凑数,将18尊金质罗汉像也收缴了,熔化后铸成“康熙通宝”钱。在开炉铸钱时曾许愿,回朝后定将全数铜钱收回,并加金还铸佛身。并将原“康熙通宝”的“熙”字去掉左边一竖,“通”字的“走”字旁也少一点,以便日后能分清此次所铸和其他“康熙通宝”有区别。谁知回京后,年羹尧被革职入狱,无法兑现诺言,于是这批铜钱就留在了民间。因为是菩萨金身所铸,因而铜钱金光锃亮,民间据此称为“罗汉钱”。
另一种传说是道光年间,重修杭州古刹净慈寺时,和尚在一尊罗汉的“佛腹”内,发现了一串不同于常品的“康熙通宝”钱,于是将钱分施给善男信女,说菩萨肚里的钱能保佑人逢凶化吉、延年益寿、避邪降福,于是,此钱就成了福禄寿的象征,被称为“罗汉钱”。
还有一种说法是:罗汉钱是康熙51年(1712年),为了庆祝康熙60大寿,特命户部宝泉局(当时的造币总厂)铸造的。和普通小平钱大小相似,钱币背面左右为满文“宝泉”两字,表示北京户部宝泉局制造,为了和普通小平钱区分,也为了表示这次活动的盛大和隆重,特将“熙”字左边一竖漏写,“通”字也少一点。以此钱用来祝贺康熙皇帝玄烨万寿无疆。当时称为万寿钱,因曾放置在佛像罗汉的腹中,充佛脏而被供奉,故后世称之为“罗汉钱”。
罗汉钱又分为头炉罗汉钱和普通罗汉钱。首批开炉制作的即是头炉罗汉钱,钱径约2.65公分,重约4.9克,缘阔0.4公分。其特点是制作精良,色泽金黄,外廓圆润,地章平整,内廓方正,穿口光洁整齐,钱文笔划粗壮清晰,较普通“康熙通宝”厚重。后开炉的则叫普通罗汉钱,钱径约2.65公分,重约4克左右,缘较窄,缘阔只有0.3公分。现在一般见到的罗汉钱普通罗汉较多。
上述图片应该是普通品。 |
评分
-
2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