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u1025 发表于 2016-2-17 01:50:23

楼主会不会觉的我们用的筷子也有点设计缺陷,其实勺子吃更方便还好拿?

对了,你千万别把自己当成一个有争议的人,因为你是个很有头脑得人。

相山欣云 发表于 2016-2-17 09:47:02

论坛!讨论!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各地不同俗十里改规律。论坛上表明个人观点值得支持,讨论的多看到好的观点就更多。
有的楼主言词激烈冷嘲热讽有点过了。
人无完人,活到老学到老。心态决定心境。

靛颏红蓝 发表于 2016-2-17 13:05:36

42楼发表于: 2015-11-09 09:09 只看该作者 | 小 中 大

应该在生活中寻找突破口,凡事有利就有不利的一方面,吸取教训勇于改革是对的,这就是社会主义发展大奔小康的方针政策。

唐山鹏哥 发表于 2016-2-17 15:05:49

我对南笼的跳杠高度也不认可,所以都换回北笼了。

655018 发表于 2016-2-17 16:11:15

绣是生活在什么地方的,
颠颗又是生活在什么地方的。
我估计当初的设计理念是这么形成的。

keke52361 发表于 2016-2-17 23:53:18

说得很有道理,我一只直接入圆笼的绣进了几天板笼我都感觉到他很憋屈,跳都不自然了,口也停了,今天放回圆笼转背就叙起来了

冬虫夏鸟 发表于 2016-2-18 05:11:46

南方养鸟和北方不同,笼子自然不同, 绣眼是要以唱来论的鸟,比如电科漂亮不漂亮一眼就看到底,所以绣眼只有放到南笼 才能体现出他的唱的姿态。而你说的跳档比较高是为了当鸟唱的时候尾巴下垂 身子拉出,能看到整个鸟的姿态,有趴着唱的有立着唱的,如果关到硕大的北笼里 反而不容易看出整个鸟。 另外绣眼养讲究数量的 遛鸟都是几十个几百个在一起,鸟才热闹,所以笼子大了自然不好摆放 完了后我一个人出去就八个绣眼,加上自古都是文人绣眼,自然笼具要讲究精细,小巧。 然后至于跳棒 前后距离都是五根笼丝,这是有道理的,因为绣眼养到后来唱了 是一天唱到晚不停的 都是立着不动的唱的,只有生头才是跳来跳来,而鸟唱一天的消耗量往往比跳一天的多的多,这就是为啥生头上膘反而好上,老鸟上大性了 往往要落膘,因为唱的太多了 吃的时间很少。养的好的绣眼基本一年四季都唱,有经验的朋友肯定注意到老鸟是基本不怎么跳的,这个和百灵山雀不一样,百灵飞鸣,山雀不停跳,鸣叫都是在动的。至于下底,更是无稽之谈,桃花很少下,荷花窝儿下底,但是养到三年的老鸟都不下了。。。 而且正儿八经养绣眼的都养笼溜笼分开,养笼都是三根跳棒,笼地板斜着放,生鸟自然不会下底。有些问题不是说批判笼子不好,关键要熟悉鸟的性情,了解鸟的文化,多动脑,很多问题都是不存在的,当然怀着批判的眼观看问题是进步的动力。小弟这儿说的不对的 请见谅。

花鸟逸少 发表于 2016-2-24 11:32:00

選鳥第一:鳥有千差和萬別,重在擇優而收之。
養功第二:料水蟲果澡遛盤,樣樣門道深又全。
籠具第三:南籠巧來北籠剛,草籠出將金籠娘。

广东小李 发表于 2016-2-24 12:01:03

讲的有道理,学习了。

一只秋泛 发表于 2016-2-25 11:24:19

“论”坛。本就是发表各自意见讨论的地方。这又不是一党执政的“国家”。

顶楼主
页: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查看完整版本: 绣眼南笼在饲养应用中的结构设计是存在失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