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一些有当地特色的旅游景点
此次到马来西亚,主要呆在东马,由于一张SD卡损坏,使得部分照片消失了。现将我参观的一些有当地特色的景点数码照片贴出来与大家分享。图片分四个部分,即尼来国家公园,美里“第一口油井”和美里石油博物馆,沙拉越州的一些博物馆,最后是长屋。
另有一些图片请移步摄影版:http://bbs.18888.com/read.php?tid-1099527.html 尼亚国家公园位于沙拉越的东北部,距离美里市约80公里,有世界著名的考古洞穴。尼亚石洞和附近的一些地方在1974年被砂州政府列为国家公园的范围之内。这个总面积3,102公顷的国家公园内,大小洞穴不下百个,最高峰是苏必士峰,高约390公尺。砂拉越博物馆考古队挖掘出遗骸及古物,证明早在4万年前已有人类居住在这洞穴中。靠近尼亚洞穴的彩画洞穴,占地约11公顷,是园内著名的旅游景点。在洞壁上,可以看到古人用赤色颜料画了许多人型的图案。洞内的一角就是古人的坟场,尚留存着许多船型棺木。
尼亚石洞由三部分组织,第一部分底部是干涸的大河床,洞顶悬垂着大大小小的钟乳石,从公园入口到第一个洞要步行4公里;第二部分是燕洞,主洞宽约250米,高近100米。洞长约1公里,其中有一段伸手不见五指。巨大的岩壁上小洞星罗棋布,据专家推算有200多万只燕子和500多万只蝙蝠栖息其中。从第一个洞与第二个洞相距约0.5公里。第二个洞到第三个洞约0.5公里,考古学家在这个洞发现了原始尼亚人壁画,上面绘有大猩猩、蜈蚣等。尼亚洞穴与彩画洞穴已被列为国家历史性纪念物,受政府的保护。
自古以来丰富的燕窝成为当地土著赖以生存的宝库,今天他们采集燕窝仍然采用古老的方法;蝙蝠粪也是含氮量丰富的天然肥料,这是大自然对人类的另一个恩赐。 美里是沙拉越州第二大城市,坐落在沙拉越北部,与汶莱毗邻。在石油被发现以前,美里只是一个小渔村。最早关于石油发现记载的是1882年7月31日,当地人在挖井时发现了石油,当时石油只被当地人用来修补船只和和点燃油灯,直到二十世纪初石油才受到重视,1910年8月10日钻井人员成功在美里加拿大山竖立马来西亚第一个井架,被称为“第一号油井”,从而启动了马来西亚石油开采工业。从1910年到1972年间,石油公司一共挖掘了超过600口油井,62年的开采使美里的石油资源逐渐枯竭,也使美里的经济前景不明朗,直到石油公司在美里岸外发现了油田和煤气,使石油工业再现生机。如今石油的地位已经没有当初那么重要,种植业,木头以及旅游业蓬勃发展。
在“第一号油井”开采完毕后,加拿大山成了观光胜地,高百尺的钻井塔是这里的标志性建筑。2005年5月20日在钻进塔旁边建立了美里石油博物馆,馆藏资料默默地向到来的人们述说着美里石油工业的兴衰和发展。 以上是沙拉越州一些博物馆中拍的图片,有些不让拍,这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说到华人在马来西亚,就不能不提到黄乃裳。
黄乃裳(1849-1924),名九美,字绂丞,号慕华,闽清县坂东湖头村人。乃裳出身贫寒,童年即经常协助父母劳作,后半农半读于私塾和教会学校。由于不热衷于科举,光绪三年中秀才后,光绪二十年才中举人。乃裳思想进步,具有强烈的忧国忧民意识,对腐败的清政府和封建制度极为不满,力主变革。
早在光绪元年(1875),就与人合写关于革除缠足等论文。1895年上京应考,参加了康有为发起的著名的"公车上书",反对清政府签订的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1896年,在福州创办福建第一张报纸--《福报》,积极宣扬维新思想。1898年又赴京应考,在京8个月,与康有为等人来往甚密,并与"戊戌六君子"之一的林旭等福建举子7次上书,请求废除科举及改革文字等,积极配合维新派的政治活动。1898年9月21日,"戊戌变法"失败,乃裳维新思想和行动也告结束。"戊戌变法"失败后,黄乃裳寄望清廷施行新政、振兴中华的幻想完全破灭。此后,他开始把精力用在解决乡亲的温饱问题上,并开创了中国大批移民越洋垦荒的先河。1899年秋,为"远女主之淫威与夫专制之虐毒",并为"桑梓穷无聊赖之同胞辟一生活路径",乃裳举家来到新加坡。1900年3月,到砂罗越,沿拉让江上行200里,考察13天,决定在诗巫移民垦荒。6月,与砂王正式签订垦约。7月,回国到闽清、闽侯、古田、永泰、屏南、福清等地,招募垦农1118人,分3批到达诗巫。在诗巫垦区,乃裳和垦农们"食与共席、睡与同榻,凡平生所未尝之苦楚,无弗尽尝"。他带领垦农们战胜了流行的瘟疫、恶劣的气候、凶猛的野兽虫蛇。并与性情乖戾的土著居民友好相处,在亘古蛮荒中辟出了田地,种上了蔬菜、稻谷和树胶,逐步扎下了根基。1904年,乃裳因不准在垦区贩卖鸦片和开设赌场,违抗英国殖民当局的旨意,被驱逐回国。
但"新福州"垦区仍然继承黄乃裳艰苦刨业的精神,进一步发展壮大起来,并从中国吸引去一批又一批的新侨民。当年的蛮荒之地--诗巫以及后来开辟的垦区,今天都成了现代化的城市。黄乃裳越洋垦荒的伟大创举和业绩,给家乡和侨居地带来了巨大的福荫。人们永远不会忘记这位开拓海外乐园的先驱。 以上是当地称之为长屋的地方,几十间房屋连成一片,内部有一条走廊是相通的,宽约5米。据说这里的住民是云南少数民族早期逃难到那里去的,有1000多年的历史,其生活习惯和服饰得到保留。 跟着楼主步伐游览了马耒西亚。楼主辛苦,顶一个。
图片真多呀,下载就用了一些时间。 大家都玩去了,自己坐会冷板凳。 马来西亚热带雨林有所耳闻,目染美里公园更加深认识。
石油博物馆讲述着过去的辉煌和历史变迁。
华侨漂洋过海,经磨难,生存,生根,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
引用第6楼原生态于2010-10-04 18:33发表的:
大家都玩去了,自己坐会冷板凳。
呵呵,长假七天,想蜗居都不行。。。
发帖别忘了主题分类,以便后续加亮等操作。。。。 感谢提醒, 已经加了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