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三月 发表于 2008-6-14 08:37:06

罕见的《右盐主官》印

111111

阳春三月 发表于 2008-6-14 08:39:11

上世纪八十年代在山东莱州市西由镇街西村出土了一枚汉代铜质盐官印,此印表面绿绣斑斑,重达6.5公斤,属特大型铜质印。该印形制特殊,由印体和印柄两部分合铸而成,印体薄板状,印面近似正方形,高达25.5厘米,宽为23.7厘米,厚1.5厘米。在薄板状印体背面正中有一曲尺形空心把柄,柄高7.8厘米,横长10.3厘米,横断面为竖长方形,印柄两侧有一对穿小孔。此印把柄中空,又有对穿小孔,当是方便往盐堆上加盖封记,据推测当时在印把銎中应装以木柄以方便使用。
印面的上部阴铸有并列二兽形凹纹,为一“虎”一“兕”相对作搏斗状,虎昂首圆目张嘴,尾向前扬,跃跃欲试;“兕”怒目低首扬角,一前足前伸着地,一前腿后屈抬起,作向前冲触之状,似乎寓意着国家盐法的威严。
    二兽下面铸有四个阴文大字,印文右起上下读为“右盐主官”。书体谨严匀称,笔势端庄浑厚,字体在篆隶之间,似篆而又近隶。字形宽博方正,书体屈曲填满,笔画简单平直,已毫无秦篆圆转体态之特征,且结构严谨,属“缪篆”一类。但又不同于一般缪篆汉印那样字画屈曲,方中有圆,圆中有方,而是笔转弯处皆作方角硬折。它不仅摆脱了早期秦及汉初玺印文字尚存的大小参差不一现象,整齐印面的田字格已经消失,结体匀称,平直方正,而且也超过了王莽时期的印文,其隶书成分很浓。尤以“右”字和“盐”字写法特殊,改变了原来的纵势结构而成为横势结构,这种掺杂隶书成分的结体,充分体现了东汉时期篆书隶化的特点。

阳春三月 发表于 2008-6-14 08:41:41

盐自古以来就是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品,也是我国古代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莱州地处沿海,自古为产盐区,据史籍记载,春秋时管仲任齐国宰相,“齐通渔盐于东莱”,东莱盐业有了更大发展,齐国因渔盐之利而富强。西汉武帝时实行盐铁专卖。据《汉书·地理志》等记载,汉武帝时在全国(产盐区)27个郡的37个县内设置了盐官,东莱郡五县均设有盐官,其中“曲成、当利”二县其地就在今莱州市境内,出土此盐官印处,即属汉曲成所辖之地。
据考,历史上主管盐务的官职,仅汉代时称“盐官”,并分为左、右。三国时改为“司盐都尉”、“司盐监盐官”,晋在“司盐都尉”之下设“司盐监丞”,无“左盐”、“右盐”之称,以后也再无称“盐官”者。因此“右盐主官”一职应是汉代的官职。
印上方所铸的“虎”和“兕”均是东汉时期画像石、青铜器等有关神兽动物猛兽题材造型中常见的形象,其造型艺术风格,同样流露了东汉时期,那种对“神兽”(猛兽)原始崇拜的神秘的时代气息。因此此枚盐官印,其时代属于东汉时期。
   此铜盐官印造型特大,在国内尚属罕见,因此它不应该是用于盐政等公务文书封泥或文书本身之上的,而应是用来封盐的专用封记图章。从盐业史看,当时的海盐生产均采用煎煮法制取。煎煮出的盐,颗粒散碎细小,称作“末盐”,在这样的盐堆上加盖封记会留下清晰的模印。所以说这应该是当时官府为防止盐被盗卖、偷运而采取的一种重要的防范措施。
   西汉武帝时实行盐铁专卖,由中央直接选派地方盐铁官,盐铁收入上交国家,《后汉书·百官志》载:西汉时“郡国盐官、铁官本属司农”;东汉时废除了盐铁专卖制,而改为收税制,盐税则归少府“凡郡国出盐多者置盐官,主收税”,郡国盐官铁官“皆属郡县”。在西汉盐铁官营:生产、运输、销售三项全部官营的情况下,向内地运盐亦由官府包办,为防止运输中盗窃和禁绝私人贩运,需在盐上加盖盐官印。在盐业改为私营官府收税制之后,官府仅对私盐发卖进行监督,为防偷卖逃税,仍需在私盐堆上封盖官印。这枚全国罕见的“右盐主官”巨印即东汉时东莱郡官府为收取盐税和监督私盐发卖时用的封盐大印。
此枚盐官印的出土发现,对研究我国悠久的盐业史特别是对研究东汉盐政和汉代东莱郡盐务具有极为重要的资料价值。

流石0510 发表于 2008-6-14 08:55:15

学习。

仙郎 发表于 2008-6-14 11:57:43

引用第3楼流石0510于2008-06-14 08:55发表的 :
学习。
头回见!谢谢阳版!!!

奥秘 发表于 2008-6-14 12:20:26

厉害 厉害厉害

痴匏轩 发表于 2008-6-14 22:15:03

介绍的真是详实,图文并茂,学习的好材料。感谢版主分享。喜欢这样的帖子。
看来盐务在汉代或更早已被国家所重视了。

阳春三月 发表于 2008-6-14 23:41:26

引用第6楼痴匏轩于2008-06-14 22:15发表的 :
介绍的真是详实,图文并茂,学习的好材料。感谢版主分享。喜欢这样的帖子。
看来盐务在汉代或更早已被国家所重视了。
《盐铁论》是根据著名的“盐铁会议”记录撰写的重要史书,作者是西汉的桓宽,桓宽字次公,在汉宣帝时举为郎,后任庐江太守丞。昭帝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下诏将各郡国推举的贤良文学人士聚集京城,调查民间疾苦。这次聚会上,贤良文学们提出,盐铁官府垄断专营和“平准均输”等经济政策是造成百姓疾苦的主要原因,所以请求废除盐、铁和酒的官府专营,并取消均输官。

好玩儿 发表于 2008-6-15 00:26:03

盐铁专卖!西汉既有,阳版真是通人

痴匏轩 发表于 2008-6-15 16:59:11

引用第7楼阳春三月于2008-06-14 23:41发表的 :

《盐铁论》是根据著名的“盐铁会议”记录撰写的重要史书,作者是西汉的桓宽,桓宽字次公,在汉宣帝时举为郎,后任庐江太守丞。昭帝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下诏将各郡国推举的贤良文学人士聚集京城,调查民间疾苦。这次聚会上,贤良文学们提出,盐铁官府垄断专营和“平准均输”等经济政策是造成百姓疾苦的主要原因,所以请求废除盐、铁和酒的官府专营,并取消均输官。
真棒!又学到了。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罕见的《右盐主官》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