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鸟问答纲目、情感笔录及见闻趣事》
《训鸟问答纲目、情感笔录及见闻趣事》是存载记录训鸟论坛当代优秀活跃会员发表关于众多技艺鸟类如蜡嘴、铜嘴、交嘴、金翅雀、燕雀、朱顶雀、白腰文鸟及黄雀等的饲养、鸣唱、玩赏、和技艺训练的知识类问答言语和情感心情的语录记载。是青鸟论坛中唯一传承集约训鸟技艺鸟类相关经典板块著作之一,是首创分板块问答和情感的语录体。训鸟论坛的典范性也源于此,《训鸟问答纲目、情感笔录及见闻趣事》该主题的开帖,不仅能纠错新人在训养技艺鸟类常发生的若干问题,集约综合大量优秀的训养资料,分享训友们日常饲养的见闻趣事、心情感悟,也能提供借鉴针对不同问题的较科学的分类索引,融入最优秀活跃和最具雄厚实践会员经验心得,从而营造一个百家争鸣、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论坛风气。《训鸟问答纲目、情感笔录及见闻趣事》 的开设旨在服务大家,打造一个开放性的平台。版主通过编制论坛中的问答语录,会员记录养鸟历程的情感和分享异域的趣闻趣事,均可记载于该贴。
最后,该贴能不能做的比说的好,达成创新发展思路的作用,单凭版主一人的编辑、收集和索引,必然是有限的。希望大家共同参与,把自己平时训养中积累实践出的宝贵经验和优秀的硕共享。独木不成林,希望各位蜡友训友,群策群力,为加快《训鸟论坛》的发展迈向一个新的服务大众高度做出自己的贡献。
什么是黑头蜡嘴雀
黑头蜡嘴雀,又叫梧桐、大蜡嘴。属雀形目,雀科。在东北北部和中部繁殖,迁徙时经河北、河南、山东、江苏、四川等省,到湖南南部、福建、广东等地越冬。体长约21厘米,全身羽毛灰褐色,头部、翅膀尖、尾部黑色。由于嘴巴呈黄色的粗大圆锥型,顾得名“蜡嘴”。雌雄鸟区别不大。繁殖于中国东北地区,迁徙到南方过冬。在春秋季节结群飞行,在各种地形环境都可见到。由于飞行速度快,在飞过时可听到翅膀振颤的声音。鸣叫似哨音,求偶期更高昂。以野生植物的种子、果实、嫩芽为食。黑头蜡嘴雀是一种体大而圆墩的雀鸟,全长约17-20cm。雄鸟头、腰及胸粉红。背褐色具黑色的羽干纹和玫瑰红色羽缘。翼及尾黑色,翼上具两道白斑,外侧尾羽具白色羽缘。雌鸟以灰褐色代替雄鸟红色部分,且下体具褐色纵纹。。黄色的嘴硕大,雄雌同色。似雄性黑尾蜡嘴雀但嘴更大且全黄,臀近灰,三级飞羽的褐色及白色图纹有异。初级飞羽近端处具白色的小块斑,但三级飞羽、初级覆羽及初级飞羽的羽端无白色。飞行时这些差异均甚明显。幼鸟褐色较重,头部黑色减少至狭窄的眼罩,也具两道皮黄色翼斑。亚种Eophona personata magnirostris较指名亚种体大而色淡,嘴大,翼上白色块斑较小。虹膜-深褐;嘴-黄色;脚-粉褐。
黑头蜡嘴雀的挑选、饲养和管理
1、鸟的选择:黑头蜡嘴雀的叫声宏亮,婉转的哨音很好听,但多数人饲养它是为了玩赏.因蜡嘴雀容易驯熟,体型较大,且嘴强有力,经调教后能学会其他小型鸟学不会的技艺。雄鸟、雌鸟和幼鸟均可调教.但人们多喜欢当年出生的幼鸟。你先要选择当年出生的刚换新羽的“齐毛”亚成鸟,以头大、嘴大、身躯和尾羽短小者较好。
首先,培养人鸟之间感情,相互熟悉,将受训蜡嘴雀先笼养几天,你自己亲手喂养。喂养过程中,逗逗鸟,用手抚摸鸟体。待鸟对主人无畏惧感,能主动向主人取食时就可以开始正式训练。
然后,就可以进入上杆阶段,包括“认杆”、牵绳放飞两个步骤。先用结实的细绳(如棉线绳)缚在鸟腿胫部,将鸟由笼养改为架养,使鸟养成栖于架杠上采食的习惯。训鸟时先在手里放一点食物,诱使它从架杠的一端走到另一端;接着,再教它从架杠上飞到人的手中吃食。经过多次训练之后,只要把手伸出来,即使手中空空如也,蜡嘴雀也会展翅飞来。牵绳放飞的绳距应由短至长,由开始的2米左右逐步增加至4、5米,当鸟放到5米以外的地方,训练者用食招引它能飞来时,这一阶段宣告成功。
2、笼和架的特点:黑头蜡嘴雀饲养可用画眉笼或八哥笼,可多数人喜欢用“脖锁”(有活圈的脖套)套住颈部,拴在架上饲养。架常用直棍架:硬木(枣木、黄杨、梨木),长约45厘米,直径1.2厘米,上段鸟栖处有12厘米长的一段用线密缠。
3、饲料和喂法:黑头蜡嘴雀喜欢吃麻籽、葵花籽、苏子等油料作物种子,但不得饲喂过多,过量会因鸟过肥影响换羽而造成死亡。这些油料作物种子只能在捕获初期诱食时、驯练技艺的过程中喂给,平常可做为“点心”少量喂给,不得超过一天食量的l/10。日常宜喂黄雀的混合料,并给些菜和水果,也有喂鸡蛋小米的。
4、管理和调教:“脖锁”套鸟颈的一端宜为棉线绳,松紧要适当,既不能勒鸟颈,又要使鸟嘴叼不住,拴在鸟架的一端可用耐磨的尼龙线。新捕来的生鸟不习惯长时间架上栖止,总想飞,因而线要短些,防止缠绕或挂住而吊死。刚上架时,白天要手拿着架看守,如果鸟掉下来又不往架上飞要立即托上架,并用麻籽诱食。若实在“闹”得厉害,总乱飞,难以驯熟,可用水喷湿羽毛,但要注意鸟的体质和天气,切不可轻易用“喷湿法”,否则有损鸟的健康。鸟认食并习惯于栖架后,就可把线适当放长,用麻籽诱其追食,线可逐渐加长,甚至去掉脖索线(俗称“叫远”)。继而用骨质丸(俗称“弹子”)代替麻粒喂鸟。鸟误叼后会立即吐出,这时用手接住并立即喂给一粒麻籽。这样反复喂给骨质丸,每叼住一次赏给一粒麻子,并不断拉长距离,以至把骨质丸抛向空中,鸟都能腾空叼回,就算学会“打弹”了。至于“打弹”的远近,与训练的水平和鸟本身“素质”有关。优秀的蜡嘴雀,能叼住打出3—5米的弹子,甚至可以腾空接住主人连续抛出的3—5粒弹子,飞回交给主人。另外,还可驯练叼“硬币”(钱),方法似“叫远”,但难度较大,因硬币不如弹子好叼。
黑头蜡嘴雀和黑尾蜡嘴雀有什么区别?
黑头蜡嘴雀:体大(20厘米)而圆墩的雀鸟。黄色的嘴硕大,雄雌同色。似雄性黑尾蜡嘴雀但嘴更大且全黄,臀近灰,三级飞羽的褐色及白色图纹有异。初级飞羽近端处具白色的小块斑,但三级飞羽、初级覆羽及初级飞羽的羽端无白色。飞行时这些差异均甚明显。幼鸟褐色较重,头部黑色减少至狭窄的眼罩,也具两道皮黄色翼斑。亚种较指名亚种体大而色淡,嘴大,翼上白色块斑较小。虹膜-深褐;嘴-黄色;脚-粉褐。
较其他蜡嘴雀更喜低地。通常结小群活动。甚惧生而安静。
黑头蜡嘴雀又叫梧桐、大蜡嘴、铜嘴。属雀形目,雀科。属候鸟,繁殖在我国东北地区,迁徙到南方过冬。这种鸟叫声好听、宏亮。经过训练后可以学会叼吻、打弹等技艺。在北方的春节庙会上可以看到这种表演。
黑头蜡嘴雀体长约21厘米,全身羽毛灰褐色,头部、翅膀尖、尾部黑色。由于嘴巴呈黄色的粗大圆锥型,顾得名“蜡嘴”。雌雄鸟区别不大。
黑尾蜡嘴雀:
黑尾蜡嘴雀体形中等大小,体长约在19厘米左右。本物种雄雌异形异色,雄性头部、颊部、颌部、头顶为饱满的黑色;自枕部开始,体羽颜色变为褐灰色;自枕部开始向上背和肩部方向羽色逐渐加深,在背部,羽色过渡为比较深的褐色;从腰部开始,羽色又转趋灰色,尾上覆羽的颜色则为灰色;尾羽为纯正的黑色,两枚中央尾羽和最外侧的两枚尾羽在黑色中带有闪亮的光泽;双翅的小覆羽为与上背相同的灰褐色;中覆羽、大覆羽和飞羽则为紫黑色并具有宽阔的白色端斑;下体自喉部以后均为浅浅的灰褐色,两胁沾栗褐色;下腹部和尾下覆羽白色 虹膜为褐色;喙为粗壮的圆锥形呈蜡黄色,有些个体端部黑色;足粉褐色。雌性头部没有雄性那样的黑色头罩,整个头部和上体颜色均一变化平缓,头顶、眼先、颊部均为灰褐色;颈侧、喉部、耳羽则为灰色;肩部背部沾黄褐色;腰部和尾上覆羽近灰色;中央四枚尾羽灰褐色;外侧尾羽黑褐色;飞羽和翅上覆羽均为黑褐色,端部白色;下体为淡淡的灰褐色,胁部羽毛与雄性相同亦沾栗褐色,但不如雄鸟那般鲜艳;尾下覆羽污白色;喙与雄鸟相同,为粗壮的圆锥形,蜡黄色。
食物:黑尾蜡嘴雀粗壮的喙具有典型的雀科鸟类特征,非常适合咬碎果壳取食种子,因而本物种系典型的植食性鸟类,他们主要取食各种植物的种子和果实,包括蔷薇科植物的种子、豆芽、槐树种子、高粱、葵花籽等,与其他鸟类一样,在繁殖季节他们也会取食一些昆虫来补充营养,包括鞘翅目、膜翅目、鳞翅目昆虫。 小蜡嘴就是黑尾蜡嘴雀,也叫皂儿;大蜡嘴就是黑头蜡嘴雀,也就是梧桐。 野外欣赏,从这些精彩纷呈的图片中,您心中是否有一种感动?
黑尾蜡嘴雀
名称:黑尾蜡嘴雀学名:Eophona migratoria
又名:蜡嘴、小桑嘴、皂儿(雄性)、灰儿(雌性)。
英文名:Yellow-billed Grosbeak
分类:雀形目、燕雀科、蜡嘴属
生态环境:黑尾蜡嘴雀性喜结群活动,他们常与同属近似种黑头蜡嘴雀混群活动于平原或浅山缓坡的高大乔木间。他常结成数十乃至上百只的大群在树枝间移动,在城市公园的高大乔木间和行道树上常可以看到本物种活动。
分布地域:黑尾蜡嘴雀分布于亚洲东部地区,见于俄罗斯远东地区的黑龙江流域、朝鲜半岛、日本、印度支那半岛北部也有本物种分布;在中国,本物种主要分布在东部,东北、华北各省均可见,长江流域中下游各省区东南沿海各省直到华南沿海均有本物种,其分布西限可达中国西南部的云贵川等省区,另外,黑尾蜡嘴雀在台湾岛内可见为冬候鸟,而在海南岛则无本物种分布。
特征:黑尾蜡嘴雀体形中等大小,体长约在19厘米左右。本物种雄雌异形异色,雄性头部、颊部、颌部、头顶为饱满的黑色;自枕部开始,体羽颜色变为褐灰色;自枕部开始向上背和肩部方向羽色逐渐加深,在背部,羽色过渡为比较深的褐色;从腰部开始,羽色又转趋灰色,尾上覆羽的颜色则为灰色;尾羽为纯正的黑色,两枚中央尾羽和最外侧的两枚尾羽在黑色中带有闪亮的光泽;双翅的小覆羽为与上背相同的灰褐色;中覆羽、大覆羽和飞羽则为紫黑色并具有宽阔的白色端斑;下体自喉部以后均为浅浅的灰褐色,两胁沾栗褐色;下腹部和尾下覆羽白色虹膜为褐色;喙为粗壮的圆锥形呈蜡黄色,有些个体端部黑色;足粉褐色。雌性头部没有雄性那样的黑色头罩,整个头部和上体颜色均一变化平缓,头顶、眼先、颊部均为灰褐色;颈侧、喉部、耳羽则为灰色;肩部背部沾黄褐色;腰部和尾上覆羽近灰色;中央四枚尾羽灰褐色;外侧尾羽黑褐色;飞羽和翅上覆羽均为黑褐色,端部白色;下体为淡淡的灰褐色,胁部羽毛与雄性相同亦沾栗褐色,但不如雄鸟那般鲜艳;尾下覆羽污白色;喙与雄鸟相同,为粗壮的圆锥形,蜡黄色。
食物:黑尾蜡嘴雀粗壮的喙具有典型的雀科鸟类特征,非常适合咬碎果壳取食种子,因而本物种系典型的植食性鸟类,他们主要取食各种植物的种子和果实,包括蔷薇科植物的种子、豆芽、槐树种子、高粱、葵花籽等,与其他鸟类一样,在繁殖季节他们也会取食一些昆虫来补充营养,包括鞘翅目、膜翅目、鳞翅目昆虫。
繁殖与保护:黑尾蜡嘴雀繁殖于每年的5-6月间,营巢于接近人类活动的中等高度的树枝上,巢为深杯形,巢壁为平滑的圆形,巢的外层以毛发、嫩枝、软根等柔软材料纠结而成,内层则用蛛网、软泥、软草等材料精心密结而成;每巢产卵3-4枚,卵蓝色被斑点。
叫声:鸣声为一连串的哨音和颤音,似赤胸朱顶雀。叫声为响亮而沙哑的tek-tek。
现状:本物种数量巨大,因而未被列入保护动物目录,但受到非法鸟类贸易和捕猎的威胁,中医传统理论认为黑尾蜡嘴雀的肉有补气、健胃的功能,鼓励了对本物种的捕猎。
保护:该物种已被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东北黑尾蜡嘴雀多少钱?
10~50元的蜡嘴雀基本都是南方黑尾蜡嘴雀,大家都说叫口不好。但也叫的很好的,这些都是有证据的。100~300左右的基本都是北方蜡嘴雀。大家都说叫口很好,嘴巴很小。身材也较小。
黑头蜡嘴雀的饲养管理
(一)捕捉及饲料如果饲养的是刚捕获的或从花鸟市场买的野生鸟,野性较大,捕捉时要防止咏伤手指,需要捕捉时用左手逗引其注意力,然后用右手从背后下手,用中指和食指卡住鸟的颈部,使鸟的头颈不能弯曲啄人。当蜡嘴雀啄人的手时,可用事先切好的生姜片塞入它的口中,使它十分雉受,吃过几次苦头后,它便不敢再啄人了。
野生鸟由于被捕时受惊,恐惧尚未消除,必须用深色“笼衣”罩上鸟笼,放置于安静处,待它适应笼中生活,对主人不害怕时去掉“笼衣”。黑头蜡嘴雀喜欢吃麻子,刚入笼时可适当多喂,安定后逐渐过渡到一般饲料。
蜡嘴雀喜欢吃麻子、苏子、松籽和葵花籽等油料作物的种子,但不宜多喂,否则会得肥胖病,严重时会导致抽风死亡,雉以度过春季。是否过肥可以根据附跳部的颜色判断,如呈较深的肉红色,表明体内脂肪积聚过多,应加以注意,呈淡肉红色是正常的表现。这类饲料一般在换羽及寒冷季节少量供给,约占主食的10- 2000,在捕获初期诱食或在教技艺时为提高训练效果出可适量喂给。平时主要喂鸡蛋米或喂食混合料((6份包谷面、2份花生米粉、2份苏子),有些地方按谷子5份、稻谷3份、稗子2份配制成主食饲料喂给。另外喂些青菜、水果、嫩芽等,也不可多喂,以免拉稀。繁殖季节适当喂些昆虫。
黑头蜡嘴雀的饲养管理
(二)管理1.设备用具蜡嘴雀的嘴粗壮,坚实有力,身体健壮,宜用大而坚固的金属笼或竹笼饲养,可用八哥笼或画眉笼。笼高48厘米,
直径36厘米,条间距2.2厘米,条粗0.4厘米,底宜封闭,并铺细沙。由于饲养目的多为教技艺,故多用“脖锁”套住颈部上架饲养。通常用直架,可用长约40-50厘米,直径1-1.5厘米的硬木(枣木、黄杨、梨木)制成,上端用线密缠12厘米的一段,便于鸟栖息不滑。脖锁要坚固,脖线要比一般小鸟的结实,套鸟颈的一端要用棉线,松紧要合适,既不能勒鸟颈,又不要使鸟嘴能叨住,拴架的一端用耐磨的尼龙线。蜡嘴雀的嘴粗而短,饲料多以硬粒料为主,所以选择口大、结实的浅食缸和水缸。
2.技艺训练黑头蜡嘴雀训练后可表演多种技艺,如“空中衔弹”、叼钱、放飞、接物、给客人送糖送烟等。下面介绍“空中衔弹”I练方法。有经验的饲养者多挑选当年出生的幼鸟,初学者一般用
3-5岁的鸟进行训练,雄鸟、雌鸟均可调教,但以雄鸟较好。训练前,先在蜡嘴雀的颈部系一个脖锁,又称瑚秘圈(用18号铅丝或铜丝弯成),圈的大小要适宜,使鸟颈既不被勒住又不能用嘴叼住。绳子的一端系在圈上,另一端连在木棒(长约50厘米)上,绳子长度应渐渐放松,最初只有1.5米长,学会半空接飞弹后,绳子换成10米左右,慢慢就可以把绳子拿掉,但是由于在鸟的眼中,那根绳子始终存在,可使蜡嘴雀不敢调皮捣蛋。刚开始鸟不愿站在木棒上,总想飞开,这时要注意保护,鸟掉下来要将他托上架,并喂以麻子。如果鸟闹得太厉害,就向他身上喷水,弄湿羽毛,鸟为了梳理羽毛 则无暇再闹,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鸟可习惯在木棒上休息。技艺训练时在手中放一点食物(麻子最好),诱使它从木棒的一端走到另一端;然后,教它从木棒上飞到训练者的手中吃食。经过反复训练以后,训练者只要把手伸出来,即使手中没有食物,蜡嘴雀也会展翅飞来,每次完成一个动作后应给些食物以示奖励,这对以后的训练有好处。以后在蜡嘴雀张口吃食时,在中间混入一颗用骨头或石头做的圆弹,当蜡嘴雀将圆弹吐出时,给它吃些食物。以后蜡嘴 雀见到圆弹就会衔来,吐在训练者的手中以换取食物,这就是所谓的“以弹换食”。在此基础上,可把圆弹抛向天空,蜡嘴雀也会飞上去,把圆弹衔来换食物吃。然后可把圆弹越抛越高,甚至用弹弓将圆弹射入天空,让蜡嘴雀直穿云霄衔住送到人的手中。训练好的蜡嘴雀可接住主人连续打出的3-5颗圆弹,然后衔回交给主人。
另外黑头蜡嘴雀还能训练出给人送糖的技艺。训练时,把糖果和麻子混放在盆里,由于蜡嘴雀酷爱麻子,吃完后仍继续翻动糖果
寻找麻子,当它偶尔叼住糖果时,主人应迅速取下糖果,奖励麻子,经过反复训练使之形成条件反射。然后,主人把糖果放在桌上,手里拿着麻子让鸟看到。这时只要主人发出口令,蜡嘴雀就会衔住糖果飞到主人手中换取麻子。以后,即使主人手中没有麻子,只要蜡嘴雀见到糖果,就会主动衔起来送给主人。当客人上门,只要主人发出送糖指令,蜡嘴雀便会把糖衔起送给客人。